台灣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3%,資源化進入成熟階段
►此資料摘錄自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所公布之「113 年度事業廢棄物申報量統計報告」
台灣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3%,資源化進入成熟階段
►此資料摘錄自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所公布之「113 年度事業廢棄物申報量統計報告」

材料化再利用為主流,佔再利用量90.26%
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公布之《113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統計報告》,2024年度(民國113年)台灣事業廢棄物總產生量為 1,983 萬公噸,已連續三年呈現下降趨勢,反映產業源頭減量與製程優化成效逐步顯現。同年度再利用總量達 1,648 萬公噸,再利用率高達 83.11%,顯示台灣在資源回收、工程再生與制度治理等面向,均已具備高度成熟度與體系韌性。全年度妥善處理總量(含合法處理與有效再利用)達 19,995,740 公噸,接近總產生量,處理與再利用效率雙雙站穩高點。當中,「材料化再利用」成為再利用主流,占比高達 90.26%,其應用範圍涵蓋預拌混凝土、水泥、CLSM 等建材製程,顯示廢棄物已成功導入工程體系,實現資源價值轉化。

台灣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3%,資源化進入成熟階段

►此數據摘錄自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所公布之「113 年度事業廢棄物申報量統計報告」

此外,113年合法處理量達 3,513,240 公噸,相較109年成長近兩成,顯示我國在焚化、物理、化學處理與掩埋能量方面已建立高度彈性與可擴充性的作業系統。整體處理機制自基礎建設時期進化至平台化與韌性化階段。上述成果反映企業與產業鏈在分類制度、副產物再製與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實質進展,同時對應全球對 ESG 責任、碳盤查制度與資源揭露日益精緻化的要求。當「材料化」再利用已成為主軸,企業更應從策略面重新審視廢棄物流,將其視為可管理的資產流,藉由製程再設計、產品化導向與資訊透明化,強化永續營運能力與揭露品質。

台灣資源循環率高達20% 工業廢棄物回收率8成 全球回收力居亞洲前段

台灣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3%,資源化進入成熟階段
 

截至2024年,根據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, WEF)與荷蘭循環經濟平台(Holland Circular Hotspot, HCH)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,台灣在資源循環效率方面表現優異,整體水準已明顯領先全球。
在工業廢棄物領域,台灣的回收率估計已達 85.4%,遠高於全球平均約 40% 的水準,顯示我國產業在廢棄物分類、物流管理與再生應用方面,已建立起穩定且具效率的操作體系。
此外,台灣的整體資源循環率預估已達 20%左右,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僅有 7.2% 的循環實現率。此數據不僅展現出國內製程優化與材料再利用的成果,更反映出台灣長期政策推動與產業鏈合作所建構的資源治理韌性。在全球每年超過二十億噸固體廢棄物產出的背景下,多數國家仍面臨分類效率不足、去化能力低落等挑戰,而台灣則已在制度建構、產業實踐與再生技術應用等層面展現整體優勢。
此數據摘錄自《Circular Economy – Taiwan Overview》,由 Holland Circular Hotspot 所發布。

 

關閉